2018年電影《我不是藥神》的熱播引發社會對“慢粒”及其患者群體的關注。“慢粒”是慢性粒細胞白血?。–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CML)的簡稱,由于患者體內第9號和22號染色體易位導致基因突變發病,發病率十萬分之1-2,但中國的發病正趨于年輕化。
王義漢博士向在座及線上的近千名聽眾科普了慢粒白血病的發病機制,過往療法(干擾素、骨髓移植等)及以抗癌“銀色子彈”格列衛為代表的各代慢粒治療靶向藥。

王博士曾在美國Ariad生物醫藥公司工作16年,潛心于抗癌新藥的研發。他是目前全球唯一獲批的第三代慢粒靶向藥帕納替尼Ponatinib (iClusig)的核心發明人。令人遺憾的是,帕納替尼至今仍未在國內上市。
了解到國內有許多患者無法負擔天價抗癌藥,王博士毅然決定回國,于2014年在深圳創立了塔吉瑞,帶領領先科研團隊,致力于攻克癌癥耐藥難題,研發國內患者用得起的國產新藥。
以塔吉瑞在研產品TGRX-678(已于今年6月份,獲得國家藥監局藥審中心頒發的臨床試驗通知書)為例,王博士介紹了創新藥研發的艱難。在經過靶點確認、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和虛擬篩選、先導化合物合成后,還需要進行一系列優化等層層步驟。
深圳身處中國改革開放前沿,南山作為核心科技園區,整體的科研環境非常優秀。市、區政府為企業創業提供良好條件,王博士很喜歡這里的工作環境,對政府服務水平也很滿意。王博士堅信,一批和塔吉瑞一樣處于創業早期的生物醫藥企業,能在南山快速成長起來。
“國內的醫藥發展尚處在嬰兒期”,王博士說,“7000多種遺傳病,而真正有效藥物治療的只有300種”。我國新藥研發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王義漢博士鼓勵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甚至是下一代,積極投入到國家生物醫藥行業建設的隊伍當中。
論壇最后,聽眾(讀者們)就慢粒、靶向治療及醫藥產業發展限制等方面,積極提問。王義漢博士一一進行了解答。
-----------------------------------
塔吉瑞在招崗位:
·臨床醫學CMO/VP
·商務(BD)VP/經理
·有機合成高級研究員
·有機合成助理研究員
·化學分析助理
·化學大數據研究員
·新藥研發信息員
·生物高級研究員
·生物助理研究員
·專利和政府項目申報助理
·注冊事務專員
更多關于崗位的詳細信息,請點擊鏈接:《招聘 | 塔吉瑞誠邀您的加入!》